如何改善中日關係

內容來源:卷十三  演講

隸屬章節: 演講\中華民國二十四年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在南京發表——

要旨
 一、中國目前的狀況,無論在對內外都有重大的困難橫在前面,惟在吾人將此內憂外患打開和克服。
 二、中日兩國國民,應本著誠意和正義,以努力確保兩國間永久的和平,和東亞的福利為前提。
 三、中日親善政策,應該樹立在互相平等獨立的基本原則上,由相互的親善為始,來恢復兩國互相的尊敬和信賴。
 四、中日兩國,應該提攜協力,以共謀亞細亞的繁榮,和東亞的福祉。
本文
  (一)
 中國的現狀,無論在對內的和對外的,都有重大困難橫在前面,對外的困難,在打開中國與外國間的梗塞,對內的困難,便是全國的和平統一問題。中國有如此內憂外患的存在,也是在國家進行的途上所不可避免的,我們的重大任務,便在這兩面困難的如何打開與克服。
 對外困難的重大,便是中日關係尚在糾紛而未恢復常道。歐美列強在中國的勢力,在政治上,在經濟上,或在軍事上,有憂慮其尚在增大中者。可是,在事實上,歐美列強特權的勢力,近來已漸次消滅,正遇著稀有的經濟困難的中國,切望先進列強的援助和協力,和歐美列強提攜,並不一定就能夠把中

---------------------------------------------------P.527---------------------------------------------------

日的提攜排斥掉;同時,為謀中日的提攜,也不一定能夠使中國和歐美列強的提攜陷於不可能。無論如何,為謀東亞的和平,即便遇著多少障礙,也得將其突破,而斷乎努力於中日兩國的提攜。
 對內所以需要和平統一,不用說是在合全國的力量以打開國難,為打開國難,自然不能不具備與世界最強國同等的國力;所以我們為涵養國力,便不能不專心致志於國防的充實,和文化的發達,把分散的力量綜合統一起來,便是和平統一的要道。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國民均持著共赴國難的決心,凡是破壞和平統一的人,沒有不被打倒的,像閩變只經一個月,便平定了。由此看來,若說中央無統一的能力,是不通的。又像江西赤匪的討伐,現在已經完畢,在各地方,固然還有若干的殘匪,可是也漸次歸於肅清,中國已經統一了,中國的內戰時代已經終結了,這是可以斷言的。
  (二)
 中日兩國間問題懸案極多,然而中日關係的最大障礙,是滿洲問題;日本的大陸政策,在滿洲的支配,而中國則有保持領土的必要;於是中日關係便演成現在的難局,滿洲問題如不能得圓滿的解決,中日關係,是無改善可能的。

 謀打開困難的中日關係這樁事,曾經露出過曙光,為謀中國的復興,為謀東亞的和平,為謀貢獻世界的和平而改善中日關係,是我們一致贊同的,只要我的力量辦得到的,必然協力於此方針的實行,這種決意,已經表明過了。誰料到中間又有華北事件等不幸問題的發生,以致尚未能趨赴可視為真正中日

---------------------------------------------------P.528---------------------------------------------------

關係的恢復和親善的情勢;為兩國計,這是多麼可為遺憾的事呢!

 中日兩國,互相披瀝滿腔的誠意,本著和平的方法和正當的步調,以解決一切糾紛,把互相猜疑的心理,互相排除,互相妨害的言論和行動逐日削減,那末中日提攜希望的實現,決非難事。

 要之,中日兩國民,不拘拘於一時的利害,一時的感情,而本著誠意和正義,以努力確立兩國間永久的和平,則兩國的根本問題,必能夠得到合理的解決。如此,豈僅止中日兩國的福利,而且是東亞的福利,於世界的和平,亦有最大的貢獻。
 中日兩國間,對於上述信念,有能共鳴的並加以互相努力的嗎?如果有之,則中日關係庶幾能夠得著改善的端緒恢復常軌。中日兩國,為兄弟之國,應該以正義和友誼為基礎而行提攜,除互相尊敬與相信賴而外,欲期健全的國交,決不可能。
 中日兩國,是如何的應該實行親善。然而不幸,中日關係,不但不曾舉親善之實,二十餘年來,兩國間竟不斷發生意外糾紛;更不幸這些糾紛的重大性和危險性,且逐日擴大,這種現象,豈止中日兩國關係的惡化,全世界的情勢,也因此甚為不安,這實在是中日兩國所應共同遺憾的,於兩國國民,為最大的不幸,是無容諱言的了。
  (三)
 凡是個現代的國家,由各方面的對外關係上,自然應有一定的外交政策,政策定了,目的定了,然後應採的貫澈外交政策與目的的方略手段,纔能決定。所以外交政策當然具有相當的確定性和持久性,

---------------------------------------------------P.529---------------------------------------------------

而方略手段,則可臨時應變,無拘泥一格的必要。我們在今日,因對內閣關係上,也有一個最小限度的政策,這便是中日關係的根本問題。
 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結局可以「和平」兩字盡之。和平是對各國公開的一般的政策,日本欲與中國分擔東亞的和平責任,則對於中國應採適應的政策,欲期中日親善,應由互相的同情,而不應該是片面的,這就是說,中日的親善政策,應該樹立在互相平等獨立的基本原則之上,相互的親善,由相互的理解為始,中日兩國,自然需要互相澈底的理解。我們研究日本的現狀,理解其指導精神,看定一般的動向,而且認清世界的大勢,同時日本亦應該認識中國的國情,決定不離現實的政策,這樣才可見自主外交的確立,國民外交,在現下的政局,極其緊要,中日兩國民,應各以東亞永久的和平為對象,而謀兩民族的諒解和提攜,應係兩國民的文化合作經濟提攜等,而互採適應的政策。
 中國是一個完全自主獨立的國家,我們領土和行政的根本原則,絕無放棄的可能,在東亞和平的大理想之下,考慮日本的利益,有時作相當的妥協讓步,不一定不可能。可是,在事實上,中國無論如何的希望改善中日關係,無論以如何誠意容納日本政治家的意見以實行中日親善的政策,但中國對於日本妥協讓步,畢竟有一定的限度,關於這一點,請不要忘記纔好。
 解決中日關係的困難,恢復親善關係的有效方策,只有恢復兩國互相的尊敬和信賴,除此而外,實無何等方策。而此事的關鍵,則完全握在日本自身的掌中,也無容諱言。
  (四)

---------------------------------------------------P.530---------------------------------------------------

  完成國民革命,使中國以現代的國家而成長,對內的兩個必要條件,便是統一與建設。在過去因交通不便,經濟困難,教育不發達等各種原因,為實現統一與建設,需要長期的和平,而現在,則世界交通發達,各國相互間一切政治和經濟,已經有了密接的聯絡,所以我們的和平愛好,是屬於廣義的,不僅企求中國自身的和平,各國也得確立和平的保障。因此,中國無論對於任何友邦,全欲在平等互助的原則下,增進友誼與和平,而況對於在地理歷史文化民族各方面都和中國有密接的關係的鄰國日本。

 中日兩國,無論自那一方面看,都應該提攜協力,以圖亞細亞的繁榮,然而從來所以有互相敵視等不幸的狀態,則以日本方面的誤解為重大原因之一,殆不俟言。若由狹隘的民族立場而論,中國的復興的狀態,或致引起他國人的疑惑,亦未可知。然而此事並無害於在華日本人的利益,和中日國交的敦睦促進,對於現下中日間的難局,作種種無責任的放言高論,卻與中日關係以惡影響,現在事實上中國不能以實力相爭,殊為明白。中國並不希望世界大戰,因為並不能在大戰中覓得安全的出路,這在明瞭世界情勢和東亞大局的人,全都知道戰爭再起的慘禍,決沒有期待用一種方策,而希望如斯事態的。
 因為世界的和平就是東亞的福祉,也就是中國的利益,由中國自身的利益著想,當然衷心希望世界和平的確保,對中日間的和平,還不是同樣的嗎?中日關係的糾紛,有害東亞的和平,馴至與世界和平發生重大的影響,理解這種關係的人,無不切望中國現今不安的事態的急速終熄。

 今日雖在嚴重的困難之中,我們顧念中日關係在過去的悠久歷史,確信今日所發生的糾紛,結局必能依兩國民的誠意與努力而獲解決,實現我們所不斷理想的中日間真正提攜親善。

---------------------------------------------------P.531---------------------------------------------------

最近更新於 2014-08-28